大鼠角膜基質細胞
大鼠角膜基質細胞在維持角膜的透明性、結構完整性及正常生理功能方面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。這些細胞主要位于角膜基質層,占角膜厚度的約 90% 。從細胞形態來看,它們呈現出不規則的星狀或紡錘狀,具有多個細胞突起,借此與周圍細胞及細胞外基質相互連接。
角膜基質細胞的特性鮮明。在正常狀態下,其代謝活動相對穩定,主要負責合成和維持角膜基質中的細胞外基質成分,如膠原蛋白、蛋白多糖等。其中,規則排列的膠原蛋白纖維是保證角膜透明性的關鍵結構基礎,而蛋白多糖則對維持角膜水分平衡及機械強度至關重要。此外,當角膜受到損傷或處于病理狀態時,角膜基質細胞能夠迅速感知并發生表型轉化。它們會從相對靜止的狀態轉變為活躍的成纖維細胞樣表型,增殖能力增強,同時合成和分泌更多的細胞外基質成分,啟動角膜的修復過程。
獲取該細胞一般通過組織塊培養法或酶消化法。組織塊培養法是將分離出的大鼠角膜基質組zhi剪成小塊,接種于培養瓶中,細胞會從組織塊邊緣逐漸遷移生長出來。酶消化法則是利用胰蛋/白酶、膠原酶等將角膜基質組織消化,使細胞分離,經離心、洗滌后進行培養。培養過程中,需使用含有多種營養成分的培養基,如添加胎牛血清、胰島素、表皮生長因子等,為細胞生長提供適宜環境。培養環境要求嚴格控制溫度在 37℃,濕度飽和,氣體環境為 5% 二氧化碳和 95% 空氣。
在角膜生理功能方面,角膜基質細胞通過持續更新和維護細胞外基質,保持角膜的透明性和機械強度,確保光線能夠順利透過角膜進入眼內,為清晰的視覺奠定基礎。在角膜損傷修復中,轉化后的角膜基質細胞能夠增殖并遷移至損傷部位,合成新的細胞外基質,填補損傷區域,促進角膜傷口的愈合。然而,若修復過程異常,可能導致角膜瘢痕形成,影響角膜的透明性和視力。